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新《水浒传》36李慧敏


大家可以看看宋江的影響力
其實很利害!

宋江的忠義──招安前後(下) 李慧敏

接受招安後,宋江的忠義思想由起初的思想過度至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新內容。在宋江的忠義思想中,忠君與報國是密不可分的。接受招安以後,宋江把“替天行道”的旗幟改為“順天護國”。由於軍事上的連連失利,遼國君主不得不接受歐陽侍郎的建議: 宋軍等人投降遼國。
為了打動宋江等人的心,他們主動提出了非常優厚的條件: “封宋江為鎮國大將軍,總領遼兵大元帥; 賜予金一提,銀一秤,權當信物; 把頭目的姓名都抄下來,盡封官爵。”但是宋江不為遼國的高官厚祿、金銀珠寶所動,決不投降,一定要把平遼戰爭進行到底,為國雪恥,可見他忠君之心。

一方面宋江自己也明白,在宋朝內部那種奸臣弄權的腐敗政治之下,自己和梁山將領的前途佈滿了懸崖和陷阱,但是為了忠君報國、保國安民,他已將個人和梁山的吉凶禍福置之度外,將國家的安危、置於個人和梁山的利益之上,忠已遠超於義,國家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一班梁山兄弟的情義。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宋朝軍隊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迫使敵人豎起降旗,保證“年年進牛馬,歲歲獻珍珠,再不敢侵犯中國”。

宋江的忠義思想和梁山好漢為朝廷誓死效忠,然而,朝廷奸臣當道,皇帝昏庸無能,奸臣們卻一心想迫害梁山好漢,再加上以宋江為首領的的階級局限性,使得宋江和梁山一步步走向悲劇的結局。自古忠義兩難全,宋江的角色無論在朝庭還是梁山兄弟的角度也是醜人,他一直處於黑白兩道中間的灰色地帶,令人為他流一把汗,最終的結局也是無可厚非,是他接受招安那一刻時已種下的因。

宋江的忠義──招安前後(上) 李慧敏

宋江不僅沒有任何的造反的要求和願望,即使被“逼”上梁山以後,也仍然是心懷忠義。上梁山后,宋江的忠義思想更是對梁山產生了全面而深刻的的影響。尤其是他當了山大王之後,他的忠義思想在吸引天下英雄、壯大了梁山力量、維護梁山內部團結等方面都起到了作用。也對梁山義軍的政治態度和軍事行動給予了深刻而全面的影響和制約,從而決定了梁山義軍的前途和命運。
宋江成為義軍首領之後,便把“聚義廳”改為了“忠義堂”。他所領導的梁山泊更是以替天行道為目標。到了“英雄排座次”時,當時梁山的起義氣勢浩大,宋江心中無限喜悅,對眾兄弟說: “惟願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眾當竭力捐軀,盡忠報國,死而後已。”可見他一方面為梁山泊英雄而感到驕傲,一方面又期待朝庭招安,這裹也有點矛盾。對朝庭是忠,對兄弟是義。
第七十一回“菊花會”上,宋江作了《滿江紅》詞叫樂和演唱,當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
足。”時,只見武松叫道: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宋江立即批評他: “兄弟,你也是個懂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於是,武松虛心受教,同眾人一起“稱謝不已”,表示不再反對招安。
宋江的忠義思想就是這樣控制了梁山好漢們的思想,這種控制既使梁山形成了號令嚴明且具有戰鬥力的武裝集團,最終梁山步調一致地接受招安,向朝廷投降,但忠義兩難全,這就種下了梁山義軍敗亡覆滅的悲劇惡果。